鼓吹“介入台湾”?奉劝英方不要为他人火中取栗
近日,英国国防大臣希利在与澳大利亚副总理马尔斯会面时表示,如果因台湾问题爆发冲突,英国准备在太平洋地区参战。舆论普遍认为,这是英国官员近年来在涉台问题上作出的“最强硬表态”之一。
希利在涉台问题上大放厥词,与英国工党政府此前对华相对务实的政策和英国自身利益不符。斯塔默政府上任初期,对此前保守党政府对华强硬态度作出调整,主动推动中英恢复接触,双边关系务实面显著上升。2024年10月,英国外交大臣拉米访华,推动中英关系回暖。2024年11月,习近平主席在巴西G20峰会期间会见英国首相斯塔默,共同引领中英关系走向健康稳定发展的新篇章,标志着中英关系的全面重启。在元首外交牵引下,2025年,英国财政大臣里夫斯、能源安全与净零排放大臣米利班德、国防参谋长拉达金等高官相继访华,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、外交部长王毅等中方高级官员也率团访英,中英关系回暖态势较为明显,也为全球务实合作、和平发展注入了暖意。
不过,英国对华政策的消极倾向仍存在。英国部分政客频频操弄台湾议题,在事关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“踩红线”。2024年12月,英国下议院通过所谓“台湾国际地位”动议,错误解读联合国相关决议对台湾问题的界定,炒作台湾相关议题。2025年,英国政府纵容部分工党议员公然窜访中国台湾,向“台独”分裂势力发出错误信号。
此外,英国向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周边投送军力的野心不死,持续扰乱中国周边安全环境。英国不仅派出海军巡逻舰肆意穿行台湾海峡,还派出“威尔士亲王”号航母打击群再次挺进亚太地区,与美国、印度等开展联合演习,赴澳大利亚参加19国“护身军刀”联合演习。近日,英国出台的“对华政策评估”、《国家安全战略》也在提及中国时有诸多负面表述。
希利展示所谓“最强硬姿态”,表明当前英国相当一部分人仍未彻底摒弃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,并未秉持正确的对华认知,视中国为“挑战”甚至是“威胁”。这种错误认知也将持续破坏中英合作的友好氛围、影响双边关系,对“印太”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。
同时,这也体现出英国工党政府受美国政策影响依然很深。上台以来,斯塔默政府有意将自身定位成“中美之间的对话者”,在维系英美特殊关系的基础上保持对华接触,力图在大国竞争中实现英国利益最大化。6月,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选择在英国伦敦举行,与英方的自身定位有一定关系。但事实上,英国在中美之间并不等距,维系与美国的盟友关系仍是英国外交与安全的重中之重。英国智库查塔姆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于洁也指出:“就对华外交政策而言,美国对英国的影响远大于欧洲大陆”。因此,中英关系未来仍有可能受到美国因素的负面影响,面临一定的挑战与波折。
中英是战略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,相互尊重、求同存异、合作共赢应该成为中英彼此交往的底色。希望英方能够树立正确的对华认知,理性对待分歧,排除影响双边关系健康发展的干扰与杂音,珍惜并延续中英关系来之不易的暖意。(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安全项目负责人吕蕴谋)
编审:唐华 蒋新宇 张艳玲